民间故事配什么音乐好?关于适合配故事的音乐,小编整理了以下几个相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我认为民间故事配古典音乐为佳,以下是几个推荐的古典音乐曲目:
1、《高山流水》
- 传说春秋时期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叹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
- 据《琴操》记载: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十面埋伏》
- 此曲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最后决战的情景,项羽自刎于乌江。
4、《胡笳十八拍》
- 东汉末年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中原后,与匈奴修好,派使者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5、卡农(Canon)
- 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神圣的意境,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是这一形式的代表人物之一。
帕赫贝尔生平简介:
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帕赫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赫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帕赫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帕赫贝尔去世,享年52岁。
所以帕赫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帕赫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
亡羊补牢用的背景音乐没有固定的规定。
1、“亡羊补牢”是一句寓言故事中的典故,寓意是及时补救错误和过失,在电影、电视剧或者广播节目中,如果需要用到这个故事,一般都会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以增强气氛,一般而言,选择的背景音乐应该比较抒情,有情感表达功能,例如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但是具体要用哪一种音乐,则需要根据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时代背景以及情节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
2、总体上说,亡羊补牢故事的背景音乐并没有固定且特别的选择,可以选择相应的style来衬托故事情节的改变和氛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适合配故事的音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关于适合配故事的音乐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